讀書劄記 @ Colorless echo -the days never back-

後真相時代:當真相被操弄、利用,我們該如何看?如何聽?如何思考?

我不曉得 Hector MacDonald 的這本 Truth: How the Many Sides to Every Story Shape Our Reality 是否算闡述後真相的權威。感覺本書要談的主要是真實的各個面向,而非後真相政治。書名本身沒提到「後真相」,這應該是翻譯問題。
後真相政治Donald Trump 上臺以來流行的詞彙。之前看過的論述在 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 第17堂課 後真相:某些假新聞萬世永存On Tyranny 有些相關議題。

作者序

真相有各種面向5,這點我可以理解成就像盲人摸象,每個人摸到的不同。但看過作者序,卻有點疑問:我以為真相是不可操作的,只能辨明。若我們能選擇真相中有利於我們的方面6,即便用意是好的、為著團結激勵,這作法和那些利用真相做著他們以為是善、我們看起來是惡的人有何不同?我們需要防備有人操弄,但真相不該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工具,包括我們自己。今天的善,蓋棺論定卻可能是惡。另外現實生活中,真相的不同面向利用起來,是否近似於所謂另類事實(真相未證實下的另一種可能性)?
就我看來,何謂善惡因人而異,是種信念、是種選擇。我想更正當的方法是釐清所掌握的證據、解析真相各面向的因果利害關係,以及依照比例媒體與社會責任整體實際的效應。至於選擇——假如還有選項的話——那應該是基於全面性事實、互相傾聽了解、溝通改進、尋求共識的事Justice 共識裁決說On Tyranny。當然共識可能很難凝聚就是,畢竟每個人價值觀、在乎的理念不同,這是另一個問題。
後真相政治的特點,在以反對言論弱化事實的效力,強化偏見(因為你說的有疑慮,所以我有理由相信我覺得對的。),真相無關緊要。直覺勝過理智,就算證據擺在面前也不願相信(「那又怎樣?」「我才不信!」「的確是這樣,可是……」「就算是這樣,可是……」「你忘了最重要的……」)。我想就算釐清了真相,最大的問題是,真相無法改變人的信念(價值觀)。只要是人,免不了有認知偏見之類人性弱點。對一無所知、沒有預設立場的議題,我們會相信最有說服力的觀點,例如故事更能打動人心、因果關係更簡單明確。但假如已經選定立場,要改變就很困難了17–18Pre-Suasion CHAPTER 2 特許時刻The Knowledge Illusion 認知衝突調解過程。我們容易挑出線索中想相信的,輕易放過與自己成見相符的說法,較少質疑這些言論之所依憑。為了合理化、避免認知失調The Knowledge Illusion 認知衝突調解過程,就算知道是錯的,人們依然會想辦法找理由支持既有的信念,以最嚴苛的標準檢核反對論點、想辦法雞蛋裡挑骨頭(disconfirmation bias),從不同角度分析詮釋事實,甚而造出所謂另類事實;後真相的狀況依然沒改善。問題在我們不相信真實,只相信自己想相信的。一部分原因或許是訊息過載、太過繁雜,疲勞之下乾脆選自己想選的。這是新東西嗎?不,確認偏誤是人類的天性。理智的作用是說服他人,而非探究真相The Righteous Mind 3 大象是主人。為了支持自己的信念或利益,人們不會認真嚴肅看待整體的真相、基於事實立論下決策,而是從所有證據中挑出有利於自己立場的。拿出充足且明確的證據逼迫人認錯,反而可能招致惱羞成怒(backfire effect、信念固著

前言 當真相彼此牴觸

網傳藜麥是營養豐富的超級食物,但因為外國消費者大量搶購、價格飆漲,當地農民自己都沒得吃。這謠言的確有一部分事實,藜麥變貴了。但後續論點則是推測,非事實。其實大多數農民生活變好了,他們寧可買其他新奇食品來吃9–14。至於大量種植是否對原生環境造成生態破壞、生活型態的改變對當地農民健康是否有不利影響,其真相尚未挖掘。整體說來是否該買藜麥,也尚無科學分析。假如調查清楚,更完善的解決之道,或許是其他國家也能改種藜麥;為防止破壞生態,當地政府限制能種藜麥的土地。
知名廣告詞超過8成牙醫推薦使用高露潔,實際情況是多數牙醫推薦使用不只一牌牙膏,八成牙醫推薦的牙膏品牌包含高露潔21。這更像是因知名度、刷牙推薦用牙膏而投的票,不是因高露潔的品質遠勝其他牌。但同樣一句話,多數人引申為超過8成牙醫推薦使用高露潔,這就不是真實了。這是語義上的混淆,用詞不精確、造成聽者誤解,不能說真相是我們應該用高露潔牙膏。
德州2016年版孕婦健康手冊加入了健康建議:研究顯示,墮胎無法增加你對於乳癌的抵抗力。這句話混淆視聽,只陳述了一方立場。更完整的說法是未發現流產與乳癌之間有明顯關聯22–23
MacDonald 認為現實複雜、真相有多面性。有些事實支持這個論點,有些事實支持相反論點,他稱這 competing truths片面事實15。我想我們不可能對生活中每次選擇所有選項都追根究柢,例如要決定該不該買藜麥17,各項原因到底是否正確、效應多大、各個選擇會造成什麼後果。我們能做到的,大概是要求廣告、宣傳依比例展現全面性的真實用詞精確、不令多數聽者產生誤解。「平衡報導」的真意,應該是使最終輿論、在人心中呈現的結果,按照應該有的真實比例播報媒體與社會責任,而非虛假平衡,兩邊各打五十大板(給一樣程度的評價)甚至特別強調反面意見。對所有影響重大的議題,例如政策、許多人都好奇的現象或問題,在討論、下結論形成共識前,先事實查核各項觀點的前提根據。

MacDonald 提到王者之聲也是利用展示部分真實,藉以達到正面目的。「選擇性展示事實」這種手段有好有壞,不全是壞事19–20。不過我以為何謂「正面」是個大問題。
在我看來,善惡沒有絕對標準,硬要說的話是同理心Justice §01-2 The Case for Cannibalism 食人案例。人們總想過好生活,這得靠促進人們溝通與達成共識。當人們自由自在發表意見、有權利決定制度與自己的待遇下,會自動衍生出合乎大家冀求的政策,例如基本人權、民主自由、人人平等、避免權力與財富過度集中、透明化。若暢所欲言、理性溝通,且人人遵守共識,就算君主專制也不能獨裁。阻礙人們自由發聲、尋求共識與進步的行為,就不正當。這是政治上正當理由的綱領,沒有討論就沒有共識。
因之英國參戰誠實正當的理由,應該是再不抵抗,英國本身也會變成納粹德國一般,鉗制思想、不能自由溝通的國度。出戰的目的只為了維護自由溝通。我以為國家存亡、民主自由、共產主義、社會主義都不能當作開戰正當理由,這些都是理念(價值觀)而非真理。我們捍衛的不該是民主自由、資本主義私有財產,而是自由溝通、尋求共識的權利。遺憾的是二次大戰當時,人們只認同民主自由這種價值觀,尚未認同透明化、理性溝通、促進共識作為正當理由,講了或許打動不了人心,國王的演講也就只能以維護國家利益作為藉口。我們必須有自覺,這種做法同樣是在利用人本身的偏見,算不得多正當高尚,是情急之下不得已的手段;並且藉口(民主自由)與實際目的(資訊透明、促進溝通、尋求共識)應當盡可能接近。可能的話,最好還是經過全民溝通討論。

利用人們的誤解,許多時候根本不必說謊,光透露部分真實、隱瞞另一部分就能達到目的24。當有人說我不說謊、只說實話時,必須注意他說的話是否全面、成比例21PART 1 部分真相——溝通者選擇的真相
有些事實由人類所創造,如風俗道德法律、意識形態(民主、共產主義)、貨幣文字、國家政府,這些虛構秩序Homo Deus 個人命運為虛構秩序操縱不像自然法則般亙古通今、難以打破PART 3 人為真相——人們一手打造的真相。另外不是所有事實都基於可測量的數據。有些非客觀事實屬人各有異的主觀偏好PART 2 主觀真相——可以改變的真相,或對未來的預期、尚不確定PART 4 未知真相——影響未來的真相,不該擴大解釋。我覺得饅頭最好吃可以是當前情境下的事實,但依此要引申為(每個人都會覺得)饅頭最好吃你也會覺得饅頭最好吃,這就不是事實了25。只能說我推薦你試試
2020/7/27

PART 1 部分真相——溝通者選擇的真相

第一章 複雜性:真相是一面破裂成無數碎片的鏡子,而每個人都以為自己那一小塊碎片就是全部。

現實非常複雜。我們的感官、大腦、言語、觀念都只能處理關鍵部分。但何謂關鍵是個問題。舉自駕車上路為例,不同產業、不同學門就有不一樣的考量40–41。我們必須綜合評估各現象的影響、該怎麼解決各種問題(該怎麼補救、配套措施何如)、可否分割漸次進行,之後才能決定是否開放自駕車上路。假如只聚焦於片面事實,將忽略原先可避免的災禍、或失去先機,這些並非無法預料的意外42–43
評判 Amazon 對社會的利弊,同樣須全面考量。Amazon 延遲 Hachette Livre 出版品的到貨時間,逼迫 Hachette 與旗下作家接受較不利的定價條件46。許多美國作家抗議這種霸權,倒也有散戶作者、小型出版社因 Amazon 獲得更多生存機會47World Without Mind 第四章 傑夫.貝佐斯對知識的危害沒提到小出版社的處境;倒強調專業記者才寫得出優秀報導,因此這對公眾是種損失;看來恐怕有些偏頗。壟斷當然是個問題,但這終究得從整體角度來看,探討是否能在保留好處下,用什麼補救措施解決問題。不該因噎廢食、一竿子打翻一條船。

參與政治的權力,是人民改變制度一個很重要的條件Why Nations Fail 第7章 轉折點。獨裁者、自私的政客常轉移焦點(爆料更譁眾取寵的新聞)、激化民眾情緒(極右派、民族主義)、以假新聞洪流來掩蓋真相On Tyranny 第十課 相信事實,癱瘓政治溝通機制。很多混淆視聽的手法,雖然說的是真實51,卻不合乎現實比例:有更重要的事情值得討論,被這麼一搞卻失焦了。而激起人民的仇恨,更不利於自由理智的溝通。
還有種誤導戰術,指出某人、組織、國家正面或負面的事實,配合其主張,誘導群眾引發遐想、以為這些事實相關,例如政客收賄才推動政策、伊拉克與基地組織正密謀攻擊美國,進而同意唆使者的意圖。實際上兩者沒關聯52–53。暴露候選人的親友做過什麼壞事,也能打擊其聲望,但候選人與親友的言行不見得總有關係54–55。人們這種聯想缺乏事實根據,可惜因人性作祟,想相信的就會相信。畢竟短時間內很難搞清楚真相;就算搞清楚,不相信的依然不信The Knowledge Illusion 認知衝突調解過程

以偏概全則是太過簡化現實了。女人皆如此銀行家都……穆斯林都……,當我們指稱特定人時,這種偏見都不適用,必須依個別事例評估55–56
2020/7/27

第二章 歷史:你選擇的真相左右了你對過去的見解,你的見解將反過來驅使你現在的行動。

歷史由勝利者(掌權者)書寫Homo Deus 虛構秩序強制力超越真實。我們閱讀的史書很可能不夠全面,即便用上考古資料也一樣Sapiens 第3章 亞當和夏娃的一天第6章 蓋起監獄高牆。無論哪個政權,向來不敢面對自己卑劣的過去。但金無足赤,人無完人,每個領導者和革命者總有不是之處。對於不願公開的恥辱失敗,有些選擇遺忘(當作沒發生過),有些扭曲(以有利於己的方式重新詮釋歷史、粉飾太平)。至於積極正面的事實、成就,那當然是大肆宣傳。每個人、每個組織既有惡,也有善;想挑總能挑出值得一提處。中國大陸如此,民主國度美國、以色列不例外62–64。國家如此,個人亦同,表面效度很重要67。只不過言論自由國家,通常不能明文禁止人們探究、公開談論這些過往,極權國家則以公權力極力打壓、統一口徑操控而不容異議。
歷史塑造了我們的身分認同與地位,但歷史是可以選擇的,這營造出了不同的民族精神、國家文化80–81。依我之見,盡可能全面看待歷史還是比較理想的做法。
2020/7/27

第三章 脈絡:有天分的溝通者在亮出底牌前就能贏得辯論,因為他說的故事早就決定了你的反應。

當和先前比較,情勢待遇更好,或者比預期更佳時,就算身處對一般人來說糟糕的境地,我們也能甘之如飴。由奢入儉難道理相同。事情是需要比較的。採用不同的脈絡描述,相同情景可能有天壤之別84

一個很好的例子是藝術創作、酒類、錢幣郵票、限量版球鞋等等收藏品。畫作的真跡之所以能拍賣出高價,往往不是競標者覺得作品賞心悅目、有極高品質,而是因為其稀缺性、背後的故事(包括作者、來源、作品本身的特殊代表性)90、可拿來炫耀(外在因素)。贗作想要就可以造出一幅,不稀少,也缺乏故事、特殊地位,自然沒那價值。但換個角度說,幾可亂真的仿冒品,假如能賦予其故事,也能與真跡一樣貴重。贗作畫家 Elmyr de Hory 就曾說過,只要我的畫掛在博物館夠久,總有一天變真品89。偽造品物理上自然絕不會變為真的,問題是當無人分辨得出,即可能和歷史一樣遭受扭曲。這提醒了我們,沒有實際功能性的物品,包括奢侈品,僅因追捧而賣到天價;這種以身分地位、背後故事而標價的現象,就好比因我爸是李刚就特別優待一般,其實沒什麼道理。人們確實會因為被告知是真品而更愉悅90,但這就像善意的謊言、安慰劑效應,都是種受試者期望效應認知偏誤
吃氣氛的店賣得貴些,還說得上加進了裝潢工資。但一客牛排賣到三四千元,明顯高過食材本身,恐怕有抬價嫌疑。也許有人會說名氣大的廚師、明星運動員本身就值那個價格,可是同樣都是努力,有些人輕輕鬆鬆賺得一般勞工數百倍的薪水,這其中的道德問題尚有爭議。雖然食物好不好吃算得上是種功能性,不過若有些菜餚與酒類的品質能夠騙過一般人,雙盲測試證實分辨不出的,那恐怕理應和真跡與高品質仿作一樣,除去生產成本,沒有賣太貴的價值。
培植肉也有脈絡問題。若新技術能使人吃不出肉質差異,一般人多會很樂意放棄吃不環保、殘殺動物生命的正常肉品94。然則站在宗教虔信者的角度,或許想質想人有什麼資格扮演上帝。有機食品擁護者則可能想談談添加物的健康問題95。我想宗教在今天有很大疑慮The God Delusion,且其權威不容妥協、不允許各退一步這種姑息做法;除了重新詮釋教義、或重定義培植這行為的性質,恐怕難以討論出解決之道。健康問題確實是需要我們關注與解決的,這有賴技術研發進一步降低人造肉對人體的危害。

想說服對手,可先創造出一套框架,利用打動人心的故事博得對方認同。但假如針鋒相對的雙方各有一套故事,兩個故事無法調和,結果誰都不會聽對方的96。這時恐怕得先各自確定框架的癥結在哪,把故事還原成真正在乎的事項,再溝通協商、看看哪個方案雙方皆能接受。
已經內化成個人行為基礎的框架,稱為世界觀(價值觀)96。想要在談判中改變情勢,可嘗試利用不同的真相,編造出另一個框架97。斷章取義(語境去除)、straw man、忽視相關脈絡是另一種手法100。我想比起玩弄這些技巧,更誠實的作法是透明化、公開一切資訊,全面性的探究真相,再來討論最佳策略為何作者序。另一方面,我們亦須防範對手的這些話術,方法同樣是把話講清楚時事#1立論的方法之擴大法)
現代社會變遷快速,人們普遍時間不足,多工、短文短片蔚為風潮,常講一个影,生一个囝。為預防不明就裡被誤導,成了謠言的幫兇,在我們做出重要判斷前,該深入了解一下情況102,別中了斷章取義的毒。
2020/7/27

第四章 數字:謊言有三種,謊言、該死的謊言和統計數字

解讀錯了統計數據,可能產生南轅北轍的結論。連專家也無法完全避免犯錯,有時誤解數字的含義,例如沒有通盤考量研究在整體情況下的地位107–108。不同方式解讀就能產出相反結論,顯見有心人士更有上下其手空間,因此我們在使用數據時需小心108

為了預防我們以為的數據意義不同於真實數據意義,首先必須理解數據性質108–109:機率、比率的分母與分子定義各為何Risk Savvy 第一章 從成為落湯雞,到發生血栓的風險?在哪些前提下做的研究(實驗背景如何)?相互比較數值時,計算條件(例如定義)是否相同?2001年以來死於阿富汗的美國人少於死在芝加哥的,這不表示阿富汗比較安全。阿富汗暴力死亡發生率更高,更多人死於戰爭中110

本章舉了許多例子,說明數據可能怎麼被誤用;沒搞清楚時,數據與我們以為的相悖: 我想不論要討論什麼,透明化仍是前提。不透明的情況下,難以深入挖掘真相。資訊公開後,才能較準確的評估各因素的影響力,而非瞎猜。
2020/7/28

第五章 故事:人類的演化靠故事來溝通,但別忘了,好聽的故事絕對不會告訴你所有細節。

一個故事最基本的要素,是角色經由某個契機,經過一連串合乎邏輯、簡明扼要的因果關係The Knowledge Illusion 第三章 我們思考的方式轉變的過程135–136
由於現實的複雜度,不同立場的人能取用不同片面事實,編造出有利於自己觀點的故事139第一章 複雜性:真相是一面破裂成無數碎片的鏡子,而每個人都以為自己那一小塊碎片就是全部。。想要驗證故事的真偽,必須檢查各個肇因是否全面(是普遍或特例?沒漏掉什麼因素、過度簡化)、且符合現實比例(有沒有影響力比重錯誤)作者序,故事中的線索、因果關係脈絡是否都符合真實世界中的情況(有否強加因果關係的敘事謬誤139、錯置因果)。
MacDonald 為許多企業寫過故事134。他幫英國的邱園寫故事來定義身分認同。邱園歷史悠久,但現今最重要的功能是維持 biodiversity。因此他寫故事時不談歷史,而是從生態環境下手146–148。就我的角度來看,應該把邱園的歷史價值、維持多樣性的功能、假如還有其他方面都一起提上檯面。政府想省錢,先評估生物多樣性是否為不能放棄的重要工作?換其他機構是否更省錢有效?所有項目都評估完,就算要裁撤邱園,或許也必須指定其他組織維護多樣性工作。吾竊以為見人說人話、見鬼說鬼話是不誠實的行為。
現在許多品牌都採故事行銷148。許多報導、演講或廣告,都以小故事起頭152。有時故事只是片面事實(特例),為了激發讀者的正面或負面觀感,不能支持創作者的論點153。不過當觀眾的情緒被挑發後,感性就很容易左右理性。MacDonald 建議故事可用來表達可能的原因與走向,但別用故事來證明事情就是這樣153。將特例說成一般性規律不誠實。
2020/7/28

PART 2 主觀真相——可以改變的真相

第六章 道德性:殺人是被禁止的,所有殺人犯都會受到懲罰;除非他們殺了一大堆人,最後吹響了勝利的號角。

道德是種相對性的標準道德相對主義Justice §11-1 THE CLAIMS OF COMMUNITY 社群的主張。雖然不同文化有不同的道德規範159The Righteous Mind,但是廣泛施行時,社會規範似乎都有相同的底線(後設的基本原則):
真實
不能明顯違反現實世界的法則,或明顯不可行卻又沒理想支撐。
共識
所有人明面上都得遵守。不合群的人會被排擠、懲戒、驅逐167
平等
不能侵害同階級以上人士的權益。不可殺人、搶劫偷竊、欺騙的規範由同理心而來。同理心來自每個人都期望自己受尊重、不希望受傷害,以及其他人與自己有平等身分地位。但只有掌握政治權利的公民,才能要求其他權利、有地位上的平等。
合理
大致上邏輯自洽,沒有明顯的矛盾。當然這有上下其手的空間,挑選不同的片面事實,就能訂出不同的戒律。
更詳細的說明可參照人生的意義思想體系的理想條件。既然符合這些基礎的,都能形成合法規範,當然就有許多套道德。每個文化圈的民眾,都認為自己的道德規範才是對的、是永世不變的真理,把其他文化族群打成野蠻、不開化、邪惡的傢伙。越擁護群體規範的人,事後越有名望168

物質依賴原先只能說不明智,還稱不上邪惡、道德敗壞162–163。20世紀初,大眾媒體、流行小說電影進行價值觀改造,妖魔化、抹黑販毒吸毒的人,把他們與受唾棄的邊緣族群、社會階級聯繫起來,讓人覺得吸毒的人很恐怖、很下流齷齪,完全不帥氣。但這些受影射的小眾族群可就無辜背負莫須有之罪了。直到最近才有人努力矯正印象,將藥物成癮從一種道德瑕疵,轉成需要幫助的健康問題164

群體與個人有著不同的道德規範,我們賦予執行公務的人另一套標準。一般人不可殺人,相對的軍人上戰場就是要毫不遲疑的殺敵,這是為了維護群體利益169。公衛部門官員的選擇常常比一般人、醫生更功利主義,他們必須犧牲少數人、拯救更多人170。但要犧牲到什麼程度,也有不同的見解。例如抽菸、肥胖的人比一般人消耗更多健康照護、醫療資源,且他們的處境有很大的自主空間(可以戒菸減肥);是否要限制他們使用公共資源,是個爭議性話題170
雖然團結被視為美德,不過太過維護 in-group 而無視真相、忽視社會整體,像 blue wall of silence 就令人厭惡171–172。企業甚至將利益凌駕於一般道德法則上,一般道德規範不能束縛賺錢第一的金融界、商業界。一般認作賄賂、欺騙的行為,只要能為公司賺大錢、保住優勢地位,那麼確認合法就無礙172–173

同理心是善、是改變自利行為的源頭175。對道德偏頗、只為自身團體的人,可讓他們模擬體驗自私行為的受害者,想想該如何收拾殘局、怎麼避免悲劇。有了理解、產生認同,才出同理心175
將眼光放遠也能達到類似效果。例如以實際案例說明短視近利的嚴重危害,解釋奉行新道德準則的員工有更好的成效176
雖然也能軟硬兼施殺雞儆猴徙木立信、做久了就變習慣177,但我想其效果不一定長久。
或者重新定義團體的核心價值176。當公司只為著賺錢,怎麼能期待員工看重道德?

2020/7/28

第七章 吸引力:一個人的可口美食也可能是另一個人的苦口毒藥。

成功就是不斷從失敗中改進,以失敗為榮令人匪夷所思。但這世界有人鼓勵失敗185
農業雖為現代文明發展的基礎,發展農業是古往今來所有領導者必備技能;然而一開始恐怕不是人人都樂於從事,只不過務農的淘汰了狩獵採集的186–187Sapiens 第5章 史上最大騙局,這就不是個人偏好問題了。
你的蜜糖可能是我的毒藥。蘿蔔青菜,各有所愛;每個人偏好不同,你當成寶的或有人棄若敝屣。除了對當事人之外,沒什麼對錯問題;當前情境下,他喜歡的對他來說就是對的。不過人的偏好可藉由行為經濟學之類手段愚弄217,這就使人有了可乘之機。例如騙人所喝的是高價酒,對方會比說那是廉價酒愉悅191。善意的謊言也是種受試者期望效應
光以健康為訴求無法打動人心193。想讓孩子多吃健康蔬菜有些方法:在蔬菜卡通人物旁用餐,為蔬菜取酷炫、放縱的名字X 光透視胡蘿蔔,父母以身作則、讓孩子也覺得蔬菜比較好吃,想辦法讓孩子將蔬菜和喜愛的娃娃聯想在一起,把蔬菜當作獎品而非懲罰或非做不可的苦難,讓吃蔬菜成為一種榮耀、珍稀、不是想要就能夠的事192
許多人無法樂於工作,覺得工作是種沉重負擔。MacDonald 建議可定個利他、有價值的目標196。我想能自我實現、有成就感的也不錯。
廣告行銷人員很懂得激起我們的慾望,利用品牌之類手段打造出遠高於成本的價值。帥氣的香菸、油滋滋的食物、含糖量爆表的飲料197;商人賺了錢,消費者卻賠上健康。
煽動大眾仇恨情感的策略特別令人不齒,但別有用心的政客特別會耍這套197–200。我們必須警覺自己的情緒是否被操弄了。
2020/7/29

第八章 金錢價值:你付出的是價格,你得到的是價值。

許多因素左右了市場上可交易物品的價格:製造成本219、對買方與賣方的好處(包括好惡第七章 吸引力:一個人的可口美食也可能是另一個人的苦口毒藥。)、稀缺性、風險多高、前景如何等208–211。經濟學簡化為供需法則206–207

古代鑽石稀少,多來自印度,極少人看過並重視鑽石212。1867年發現 Eureka Diamond 後十多年內,南非 Orange River 產出的鑽石就超越了印度數世紀的產量213。鑽石數量大增,衝擊其價值,貴族轉而蒐集其他寶石。
1938年 De Beers 找上 N. W. Ayer & Son,定下「浪漫=鑽石」的行銷策略,創造出鑽石恆久遠,一顆永留傳廣告詞,令每個新娘都想弄到一顆訂婚鑽戒,且很少轉賣,大大增加了鑽石的需求214–215。後來蘇聯發現小鑽石礦,為了消化這些小巧鑽石,1960年代 De Beers 又推出 eternity ring216。也就是說訂婚鑽戒的風行,與日本的西洋情人節的巧克力、或一家烤肉萬家香的中秋節烤肉一樣,是被廣告打造出來的,用以擴張消費消化庫存。問題是許多女人就吃這套……不行不行大男人主義……

評估商品價值,或可將此物和自己負擔得起的其他東西比較217。然而比起絕對估價,人類更擅長相對估價,極易受廣告行銷手段影響,例如錨定效應218Die Kunst des klaren Denkens 31 錨定 The AnchorHuman Errors 第六章 愚蠢的人哪行為經濟學討論了許多種人的非理性行為217Misbehaving。不想被愚弄,必須多費點心克服自己的人性弱點224
現在有許多眾包平臺,物價較低國家的勞工索價較低,更容易靠這些工作機會賺錢222–223。但一般自由工作者往往低估了完成任務的價格224。許多人耗費大量時間精力才發現報酬不值得,也沒考慮到賦稅、保險、生產照護養育孩子、健康與長期失能、退休金等等成本223WTF 第3章 思考下一代網路商業模式第5章 新科技徹底改變企業本質。我想若有朝一日實行無條件基本收入,這些眾包平臺倒是不錯的工作交易機制。
2020/7/29

PART 3 人為真相——人們一手打造的真相

第九章 定義:雖沒有法律效力,卻握有左右無數人生死存亡的力量。

人類以語言溝通,詞彙有著莫大力量。但如同文字隨時代演變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真理,詞彙的定義莫衷一是,一百人就有一百個大同小異的定義。
饑荒、種族滅絕這種詞,用出來不但刺激媒體與大眾關注,政府也有義務出面介入人道危機。因此有些具備具體的標準,並規定各國須怎麼處理。即便這些影響重大的詞彙也有操作空間229–234。各國會想辦法扭曲詮釋,以符合想達到的目的。不想出兵的,就以各種片面事實為由,說明狀況還沒那麼嚴重。
廣告亦常打迷糊仗,推出似是而非的說詞。有的創造新詞,有機食品不見得更環保更營養Comer sin miedoHomo Deus 第5章 一對冤家。有的利用沒明確定義的詞誤導消費者,何謂水(pure)、天然海鹽?礦泉水不是純淨的,還不說有的瓶裝水根本就是地下水或自來水加工237氯化鈉就是氯化鈉,海水引入鹽田晒乾、實驗室合成就不算自然了嗎238?難不成從靈界來的?連所謂經科學證實經臨床實驗證實,裡頭也大有文章235–236。就算只改進萬分之一、就算九成品牌都能達到效果,都可算是證實。到底改善什麼,沒精確說明。廣告詞的標注與消費者所想像的,根本不是一回事。
政客、政治化妝師有非常好的表面效度,擅長玩弄文字,以討人喜歡的方式呈現資訊,藉由模稜兩可的定義來遊戲人間244–245。甚至有時其目的根本就希望人們誤解,他自己能鑽漏洞、以另一種意思詮釋事件。
有些詞彙常被用於特殊情境,意思已轉變,造成人們不得不創造新的詞彙表達原先的意思。現在被貼標籤成女權主義者,有種咄咄逼人、得理不饒人的感覺。因之女性主義強調的不再是拉高女性權利,而是性別平等、人人生而平等,寧可說自己是人道主義245–247
隨著時代演變,有些詞彙不得不重新定義。過去性別僅指男女兩性,現在還包含第三性248–249。隨著 OCW 普及,我們對教育的定義也不得不再作考量249。像這樣的時代,線上朝聖算不算上達天聽?
我想溝通前很重要的是把要討論的觀念、定義釐清,以防雞同鴨講。
2020/7/29

第十章 社會建構:一種集體想像的虛構故事,只要用對敘述,就可以讓假的變成真的。

人們共同的信仰,創造了虛構秩序Homo Deus 第4章 說書人。虛構秩序不但隨時間改變其內涵,其本身便有許多面貌。我們描述一家公司可從不同角度表現,而企業文化、所代表的印象也因時代有所不同。現代企業宣傳品牌時,大多會抓住特定的核心價值,承諾產品都遵循這個原則259–260
虛構秩序需要人們相信才能存在並正常運作。基本人權和貨幣出現之前的人,無法想像上網也算每個人都應該擁有的權利262–263,也不相信加密貨幣有什麼價值265
中國的社会信用体系同法律一樣,是種公權力強加的虛構秩序。不說對個人隱私的侵害,信用評分對個人待遇牽連極大,有作弊方法(上網購物也能增減信用評分267,更令人質疑的是權貴能否操弄分數。),又不容易扭轉。是否適合當今世界還有很大的疑慮。
2020/7/29

第十一章 名字:當玫瑰不叫玫瑰,真的無損其芬芳嗎?

事物名稱所引發的聯想,影響我們對此事物的見解與決定。
將當前地質年代取名人類世,使我們警惕人類對地球造成的衝擊269–271
人名有時干擾他人的觀感,因此造成不同的命運。所以我們會特別對待名叫惡魔的人、名字隱含貪汙意涵的法官使人另眼相看。一般雇主對黑人姓名敬而遠之,導致非裔美國人更不易找到好工作。人們對品牌、產品名稱首字母與自己名字相同的較有好感272Pre-Suasion CHAPTER 7 聯想的威力:我們聯想,故我們思考When to Rob a BankQuirkology 第四章 決策心理學姓名字母效應
許多法案會冠上人名,這種做法加強了法條合理性,想推翻的人會受到指責:不關心受害者、沒同情心274,或放縱罪大惡極作姦犯科的罪犯。Theresa May 2017年的競選政見包括提高有錢老人社會照護成本,立意良好,被打成失智稅、樓被帶歪(大家聚焦失智症受到的不平等待遇)後就無疾而終了275
負面綽號可能連累產品或人。Google Glass 因隱私問題,被取了殺傷力強大的負面暱稱 Glassholes,發酵後產品終於下架,兩年後才以企業版捲土重來276–277
發明名稱來攻擊敵手陣營的選民不見得有效,對方會攻擊回來277
有時 Z 世代被稱為雪花世代(玻璃心)。Bret Easton Ellis 說他們抗壓性弱278,好似我們說草莓族。MacDonald 認為假如 snowflake 這個名稱背後意涵,是年輕一輩定義了什麼人該有什麼樣子(規定男女該如何表達自己、不該如何表達自己)279,討論議題時看起來更道德高尚(抵制冒犯性發言deplatforming,從反對方角度來說更缺乏言論自由。),讓老一輩感到恐懼怨恨,這詞被當作攻擊武器的話,加強社會分化對立、深化鴻溝並非好事280
有時人們以名稱來紀念偉人、表達決心、擺脫不好的聯想281–282
名稱只是種障眼法,卻能引起人不同的觀感與聯想。許多魚改名之後銷量大增283–286。政治上的協商也能藉由改變議題名稱、增損情緒化語詞,扭轉人們看問題的角度287–288, 290
人性弱點太容易被挑動了。我想有時只能藉由全面性的討論來解決這種操作。例如要討論遺產稅288–289,就完全公開透明化,把各個財產階級繳交多少遺產稅、總體對國家稅收有什麼樣的效益全部攤開在陽光下。
2020/7/30

PART 4 未知真相——影響未來的真相

第十二章 預測:我們可以將預測視為持續修正中的未來,如果不預測,人類就什麼事都做不成了。

以色列六日戰爭、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皆為先發制人的軍事行動,但都沒證據證明他們所擔心憂慮、將受到的攻擊必然發生295–299,兩國也沒受到相應的懲罰。MacDonald 未嚴厲譴責兩國做法,我以為假如被攻擊的是美國,他的說法可能就會帶些非難了。美以主要靠著國力、軍事力強大,其他國家不敢吭聲。預測犯罪並預防性執法是否合理,現在仍有很大爭議。
人們會事前規劃未來的行動,即使預測的前提不見得總會發生。想說服他人時,和陳述有利於己的事實一樣,人們會挑出能幫助自己完成目標的預測、忽略其他不利的304–305
立場相對的兩派,總是從片面事實找出有利於自己預測的證據306,針鋒相對卻無法說服對方。像 Brexit氣候變遷這類研究廣泛、牽連重大,互動機制複雜又有太多變數的議題,雙方都找得到有利於自己的證據305–311。問題在預測不見得成真,總有太多意外、錯估影響因素比重、評估不周全Risk Savvy 第二章 我最確定的就是,其實我不確定。甚至可能兩派人馬都猜錯主因。就算全人類意見統一,也不代表未來局勢走向必如我們想像那般。

有些預言本身會影響事態,如自證預言自我推翻預言,這種預測更為困難311Misbehaving 21. 選美比賽
一言九鼎、決心毅力與信用記錄良好,表達出不給通融的決絕態度A Little History of Economics 20 囚犯的兩難——納許與賽局理論,許多證據指明事態發展正如所料時,說出口的預言比較容易為人相信、達自證預言而應驗312

有些人認為當人工智能超越人腦,人類將被取代,因此人類應想辦法管控 AI、預防那天到來。Bill Gates 說可課徵機器人稅,用在幫助勞工、無條件基本收入上;如此 AI 進步賺的錢將造福社會,AI 發展稍微降溫,讓人類有更多時間準備315。想辦法使人類存活比滅絕人類更有利,機器就算勝過人類也不會讓人類滅種。
將所有雞蛋放同一個籃子很危險,對重大決策總要準備好兩手策略,使用情境規劃對每種可能的演變做好應對317–318WTF 第16章 做最重要的事
2020/7/30

第十三章 信念:只要我們無法證明信念是錯的,信念對這些人來說就是一種真理,足以團結群眾、改變世界。

有些觀點雖合乎邏輯,但在現實中無法證實或推翻,是為信念323。像鬼神是否存在,就是個千年來難解的問題;我們只能依靠像奧卡姆剃刀之類手段推測他們很可能不存在The God Delusion 第2章 上帝假說
當眾人一同相信某套觀點,人們積極維持之;這些信念就有了自證預言式的效力,成為一種虛構秩序,驅動事實驗證觀點Homo Deus 個人命運為虛構秩序操縱。每個人都相信貨幣能交換實物,貨幣就被賦予了價值Sapiens 第10章 金錢的氣味。法律說殺人者死,今天有人殺了人,會被抓起來砍頭,顯示法律有其效力,成為某種程度的真理。
使用未驗證效力的傳統醫學、美妝保養品之類,靠的也是信念、安慰劑效應;只要沒明顯證據反駁,自己相信有效那就有效了324–325相互保證毀滅同樣是種信念,畢竟我們不可能真的備好足量核彈,試試看會不會順利發射出去、是否真的相互毀滅了,重要的是敵人相信325A Little History of Economics 20 囚犯的兩難——納許與賽局理論
民主自由、資本主義、共產主義等等意識形態亦屬信念。政治上的信念,得靠實行後的效果來評判是否優良。未完完全全驗證前,信者恆信,不信者恆不信;對於關鍵靠臆測的話題,總有人能說出自己一番道理。即便蘇聯倒臺、自由世界斷定共產主義已破產,中国共产党依舊聲稱在中國用得很好。

虛構秩序需要人們共同努力維護。捍衛的力量越強,就越像真實存在、不可違逆的真理。道德、宗教等虛構秩序能凝聚人心326–327Homo Deus 第3章 人類的獨特之處The Righteous Mind 11 宗教是團隊運動,團結有演化上的優勢The Inner Level 第五章 演化帶來的心理遺產,這使得人類團聚成一個個獨立的群體。
人有從眾、入境隨俗的天性。想要改變人,可讓他身處每個成員都抱持相同信念的群體中327–328。但這種妥協正是庸俗的邪惡的來源On Tyranny 第七課 若你是軍警人員,請時時反思
對不合群的人,同志們會隔離、控制資訊來源,進行洗腦(激發情緒、重複灌輸資訊、思想教育、同化價值觀)329On Tyranny 第十課 相信事實,無效則排擠、懲罰滅口、驅逐On Tyranny 第一課 切莫盲從權威
企業要有效的讓員工遵循特定核心信條、企業文化,有時使用的方法也會像洗腦,例如舉行活動、不斷重複宣傳331–333

宗教往往以經典為本。但經典本身有時自相矛盾。就算一切自洽,不同解經家就有不一樣的詮釋結果。再說面對變化多端的新時代,教徒往往無法光從經典決定每件事該怎麼做,許多狀況不是經典撰寫時料想得到的333–340Homo Deus 第7章 人文主義革命。只要說得通的道理都該受尊重。我們可想辦法說服對方,但是否聽信應屬個人自由340–341
2020/7/30

後記 最終真相

MacDonald 說我們要學習怎麼接納正確的真相343。我的想法依然沒變:事實沒有對錯、不該選擇或操作,敘述者的意圖在資訊公開透明及時處理、查證下也不是問題,重點是按影響力比例、全面性的真相345作者序。來不及全面盤查,應暫時推出個最具代表性的反面意見,來削弱片面事實的正當性與可信度The Knowledge Illusion 認知衝突調解過程。這也正是為何有人建議從反對者的角度審視自己觀點的原因,最了解你的人不是你的朋友,而是你的敵人
MacDonald 建議我們在溝通時,可以先理解對方的觀點,再提出反證347。就算要反復強調某個觀點,也別說來說去只有那句話;應該像變奏曲一樣,從不同角度、以不同故事來突顯這個觀點348
2020/7/30

小結

現實情況複雜,每個主張大多都能找到想要的證據。現代網路集成所瑣碎資訊,各種主張搜索一下都能找到支持己方的證據。當資訊來源眾多時,我們只要挑出與想煽動的目標相同的片面事實,就可能引導人們趨向我們的目標。因此就算有人提出證據支持自己的想法,依然得全面性的檢核依現實影響力比例呈現的真相為何,不可輕易盲信。
本作用了許多事例來解釋152,比之前部分書籍更通俗可讀。我自己的讀書心得完全沒故事,當然更比不上。
雖然作者每章都提出了行動指導綱領,但有些似乎並沒非常系統化、具完備性,結果我還是用東一句西一句的零碎方式表現。
2020/7/30